近日,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人民法院里田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八旬老人赡养纠纷案件。不仅为年近九旬的邓老筑牢晚年生活“保障网”,更以温情司法弥合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裂痕,让赡养义务在法理框架下落地,让亲情在情理沟通中回归。
案情简介
今年88岁的邓老,本该乐享天伦,却因子女赡养问题陷入困境。邓老育有四子,早年分家时的土地分配争议,让二儿子与三儿子长期心存芥蒂,父子隔阂、兄弟失和的矛盾持续多年。此前中风留下的后遗症,导致邓老智力明显减退,虽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却亟需子女在身边照料起居。然而,二子与三子因历史积怨互不相让,赡养责任被来回推诿,无人愿主动承担。无助之下,邓老将四个儿子诉至法院,恳请依法判令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深知邓老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亲属间的矛盾若仅以判决结案,可能会加剧对立、加深矛盾。为此,法官放弃“坐堂审案”,主动将调解现场搬到邓老家中,为当事人省去奔波之苦。
在与各方的细致沟通中,法官敏锐察觉到核心症结,二子与三子的不满并非源于经济诉求,而是多年来的委屈未被正视,内心渴望得到亲情中的认同与尊重。找准问题关键后,法官以“拉家常”的方式,唤起兄弟几人对儿时父母含辛茹苦养育的回忆,劝导他们珍惜血浓于水的亲情,莫让过往恩怨辜负父母晚年期盼;另一方面,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告知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任何历史纠纷都不能成为推诿赡养责任的合法理由。
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疏导与释法,兄弟间的隔阂逐渐消融,子女们也认识到自身责任。最终,邓老与四个儿子解开多年心结,达成一致赡养协议,约定由四子定期轮流照料父亲,用实际行动兑现赡养承诺。
此次纠纷的妥善化解,是宜章法院践行“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宜章法院将持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通过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便民举措,深入基层一线化解矛盾,以法理为基、以温情为桥,从源头上化解家庭纠纷,为守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