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摇身一变成为“看守所辅警”?这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身份逆转”竟成了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幌子。湖南省邵东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中,曾经的服刑人员肖某正是靠着编造的“身份”,将目标对准了仍在服刑的狱友家属,以“帮忙送东西”“安排见面”为诱饵,上演了一出诈骗戏码。
肖某曾因犯罪被判刑,服刑期间与曾某某认识,闲聊中得知其儿子小曾十分孝顺,对父亲的生活格外牵挂。2024年4月,刑满释放的肖某因手头紧张,便打起了歪主意。
肖某以他人的微信添加了小曾为好友,表示自己是他父亲所在看守所的辅警。“他给我发来了看守所的定位,还说出了父亲服刑的信息。这件事很少人知道,我没有怀疑他的身份。”就这样,肖某轻易获取了小曾的信任,随即开始编织骗局。
“我可以安排你跟父亲见面,但需要‘打点’一下。”在要求小曾转账为父亲“购买”生活用品后,肖某再次提出转账要求。至此,小曾先后四次共向肖某转账5200元。到了约定见面的当天,小曾提前赶到看守所附近,肖某却以“临时没空”为由推脱,并不再回复信息。意识到被骗,小曾向公安报警求助。
邵东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认为,肖某虚构身份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依法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2024年8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肖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检察官提醒
“找关系”不可靠,遵守法律、依规行事才是正途!对一些自称有公职身份的人员,请大家提高警惕,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前,切勿轻信他人承诺,更不要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解决问题,切实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邵阳检察
编辑: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