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

2024-11-25 15:45:27

导读: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为实现某个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发生的特定场合。例如,甲在其妻子乙的饮料中投毒欲杀害乙,而对其儿子丙可能喝掉乙的饮料而死亡这种危害结果采取放任的态度,结果毒死了丙。这是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可能给另一对象造成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也可能是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如在抢劫过程中,为了劫取他人财物而使用暴力,对暴力致被害人死亡持放任态度。

为了实现某个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狩猎过程中为了击中目标,而对可能击中旁边割草的小孩持放任的态度,结果把小孩打死。

在突发的情绪冲动之下,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形。比如,因偶然口角便拔刀乱捅的事例中,司法实践一般认定行为人对实际发生的结果具有间接故意,如果造成对方死亡,即定故意杀人;如果仅造成对方伤害(轻伤以上),则构成故意伤害。其理由是:对这类案件,虽然不能断定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持希望的态度,但是可以断定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死亡(或伤害)结果,并且不考虑或者不顾及该行为的结果。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