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普法简报·2025年第187期·总391期
律师回复精选
1.村民家中养了很多只狗,是否需要办理养狗证?
邵阳网友问:一个村民家里养殖大量狗,狗的数量超过6条,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办理养狗证?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何晓燕律师答:
根据《动物防疫法》,所有犬只均需进行登记。因此,无论数量多少,为这些犬只办理登记是法定义务。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如超过6条),且具备一定的经营性质(如繁殖、销售等),可能被认定为“动物饲养场”。一旦被认定为饲养场,则需符合更严格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未按规定办理犬只登记或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而从事动物饲养活动,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等。您如果对饲养人的做法有疑问或认为有风险,可以向所在地主管部门报备请求核查是否办理登记以及具备防疫条件。
2.未成年人屡次被游戏诱导充值,怎么维权?
长沙网友问:“天唐游”游戏将充值包装为“成长礼包”等名目,并设置“不充值无法通关”的机制。我家孩子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充值了351元,这对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个性签名甚至出现“我不甘心,充钱怎么了”等情绪化内容,此类情况已多次发生,若不严肃处理,将有更多未成年人受到所谓“成长礼包”等营销手段的诱导,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何晓燕律师答:
您孩子的充值行为因未经您的同意且您明确拒绝追认,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游戏公司因此取得的351元款项,应当予以返还。游戏公司在登录页面设置大量充值信息,并以“不充值无法通关”等方式诱导消费,违反了法律规定,还可能构成不正当的营销手段。其行为不仅损害了您的财产权益,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您所反映的“不充值无法通关”以及“各种充值消费页面”等问题,是游戏公司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进行诱导消费的典型表现。此类行为若不加以整改,将持续对更多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请务必保存好所有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支付宝支付凭证、游戏内的充值记录截图、您孩子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以及您作为监护人的身份证明、登录页面充值信息的截图、游戏内“成长礼包”等诱导性内容的截图、显示“不充值无法通关”等限制性规则的截图、您孩子签名“我不甘心充钱怎么了”的截图或其他能反映其受影响的材料等。收集证据后您可以向游戏公司投诉、向监管部门举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维权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请保持耐心。同时,建议您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网络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3.有借款记录,对方一直不还钱,可否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湘潭网友问:2018年,对方以丈夫住院急需用钱为由,通过微信向我借款约5万元,并签署借条。之后,因其女儿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我又出借约4万元。此外,对方还以其他事由多次向我借款数万元(均保留有微信记录、转账凭证、借款事由及借条)。上述借款已拖欠七至八年,对方虽一直经营饭店,其丈夫亦有退休金,具备偿还能力,但始终未还款。现打算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全部欠款。
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刘琳律师答: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您与对方存在明确的借款关系,且有借条、微信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支持。虽然借款时间较长(7-8年),但只要证据链完整,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借款是可行的。
1、证据有效性
借条、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均是有效的法律证据。微信记录需注意保留原始记录,避免删除或修改,以证明借款的金额、用途及双方的约定。转账记录能直接证明资金流向,与借条相互印证。
2、诉讼时效问题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若对方一直未还款,您需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若超过三年,对方可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抗辩,但若您在此期间曾向对方催款(如微信聊天记录、短信等),可中断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3、对方还款能力与财产情况
您提到对方名下经营饭店,其老公有退休金,这些信息可作为其具备还款能力的证据。在执行阶段可以申请调查令查询对方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
4、法律程序建议
收集证据:整理所有借条、微信记录、转账凭证、借款理由说明等,确保证据完整、清晰。
发送催款函:在起诉前,可发送书面催款函,要求对方限期还款,并保留送达凭证。这既能表明您的追讨态度,也可能促使对方主动还款,同时中断诉讼时效。
提起诉讼:向对方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证据材料,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偿还借款及利息。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若判决支持您的诉求,对方需履行还款义务。
强制执行:若对方在判决后仍不还款,您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依法查封、扣押、拍卖对方的财产,以实现您的债权。
4.丈夫冷暴力近两年,申请离婚法院会支持吗?
长沙网友问:我们长期异地生活四五年,近两年他回家次数减少,日常联系稀疏,常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拒接视频,关系冷淡。即便回家也沉浸于手机,回避交流,情绪急躁,难以沟通,行踪亦不告知。我之前也曾提出离婚,但他仅口头回应,未付诸行动,拖延至今。
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刘琳律师答: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家庭冷暴力和长期异地分居等因素可能构成离婚的合理理由,但能否成功离婚需结合具体情况和证据来判断。
一、法律依据与可能性
1、冷暴力与离婚
家庭冷暴力(如长期不沟通、漠视对方需求等)虽未被法律直接列为离婚的法定情形,但在司法实践中,若能证明冷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可能支持离婚。例如,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曾认定长期冷漠疏远行为构成精神侵害,判决离婚。
2、异地分居与感情破裂
你们异地分居四五年,近两年联系减少,符合“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法定离婚条件。若能提供分居证据(如租房合同、证人证言等),法院可能据此认定感情破裂。
二、证据收集建议
沟通记录:保存对方不接电话、不回消息的聊天记录截图,或记录其拒绝沟通的场景(如录音、录像)。
分居证据:提供租房合同、水电费账单等,证明异地分居的事实和时长。
证人证言:请邻居、亲友出具书面证言,描述你们的相处状态和感情状况。
心理咨询记录:若因冷暴力导致精神压力,可提供心理咨询或治疗记录作为间接证据。
三、离婚途径与流程
协议离婚:若双方协商一致,可签订离婚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但目前对方态度模糊,可能难以达成协议。
诉讼离婚: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需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法院会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能证明感情破裂,法院可能判决离婚。
四、注意事项
冷静期与再次起诉:若第一次起诉未判离,可在六个月后再次起诉。若双方分居满一年后再次起诉,法院通常会判离。
财产与子女问题:需明确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安排。若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等行为,可申请财产保全。
注:律师解答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