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庭及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帮我们解决了这场婚约矛盾。”近日,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人民法院通津铺法庭,当事人向某紧紧握住法官的手,由衷地表达着感激之情。这起一度剑拔弩张的婚约彩礼纠纷,最终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得以圆满解决。
案情回顾
申请人向某与周某经人介绍相识相恋,后按当地习俗办理了认亲等仪式。期间,向某以现金方式给付周某彩礼10万元,其母亲另支付周某见面礼3200元。此后,向某要求周某辞去在广东的工作返乡结婚,周某遂辞职回乡筹备婚事。然而,双方在筹备过程中因购房等事宜产生分歧并爆发激烈争吵,最终决定解除婚约。
在彩礼返还问题上,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向某情急之下前往周某母亲的单位讨要说法,此举不仅给女方及其家人造成了不良影响,更让原本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9月22日,向某与周某闹到了乡镇司法所,唐所长便组织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进行调解,但双方仍然是剑拔弩张,不见昔日情分。无奈,唐所长向法庭庭长曾略寻求帮助。考虑到案件涉及婚约习俗、情感纠葛及经济利益,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不仅可能激化矛盾,还会增加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曾略决定启动“先行调解”模式。
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曾略与唐所长共同参与调解。他们一方面倾听双方诉求与委屈,另一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向双方释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及类似案例的裁判结果,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纠纷。经过数小时的沟通协调,双方终于就彩礼返还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仍对协议的执行效力心存顾虑,尤其是在返还金额上互不让步,担心对方反悔。为彻底消除当事人的顾虑,曾略决定采用“司法确认”程序。通过司法确认,该协议被赋予了与法院判决书同等的强制执行力,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双方这才放下心来。
在司法确认过程中,曾略通过大数据发现,周某已经是第二次因为婚约彩礼问题与他人发生纠纷了。对此,曾略对周某进行了普法教育:“婚姻不是儿戏,也不是索要财物的途径,你不是第一次因为婚约纠纷被要求退还彩礼了,也要为自己的名誉负责”,周某惭愧的点了点头,决定当场一次性返还向某彩礼9万元,向某也对自己此前的不当行为向周某诚恳道歉。
至此,这起婚约纠纷得到了彻底化解。婚姻不是生意,感情并非筹码,“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才能让名为婚姻的高墙内外皆得安宁。
近年来,慈利法院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积极借鉴“枫桥经验”的成功做法,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不仅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更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来,慈利法院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调解组织、基层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