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蝇头小利撬盲道钢条,做人的底线在哪里?

红网 2025-04-03 11:44:32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通报的一起案件令人咋舌:62岁女子张某某撬下人行道盲道上的不锈钢条售卖盈利。目前,张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4月2日 澎湃新闻)

这一事件看似是张某某个体起了歹念,实则暴露了社会公众公共意识的缺失,而法律的严惩,也彰显出我们维护社会底线的决心。事件中盲道“缺口”与法律“铁拳”的碰撞,给我们带来深刻警示。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是城市给予盲人的温柔关怀和公共便利。人行横道上一条条连贯的不锈钢条,指引着盲人触摸世界,承载着他们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同时保障着他们的安全。张某某撬下盲道钢条,就像在盲人前行的道路上挖下一个个“缺口”。这不仅破坏了盲道完整,更会给盲人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盲道是一条特殊的“生命线”,它的完整性关乎盲人的安全与自由,随意破坏,无疑是在切断这条连接盲人与社会的“生命线”。这些“缺口”,缺的是某些人对基本社会公德的认知和对特殊人群的尊重。

从法律角度看,盲道设施在我国属于公共财产,受法律严格保护。《刑法》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张某某的行为已然触犯法律红线,其对公共设施的破坏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坏了公共财产安全。“法不会向不法让步”,法律的“铁拳”不会因为违法者是老年人,或者所涉财物价值不高、影响不大就放他一马。要通过典型案例,向全社会表明,任何破坏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恶”,正在慢慢侵蚀社会文明的根基。非法占用盲道、损坏路灯、偷盗井盖、破坏健身器材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直接反映出社会中的部分人公共意识依旧淡薄,对公共设施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我们必须加强公民公共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引导、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公共设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爱护公共设施既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责任。只有全社会形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氛围,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张某某撬盲道钢条谋取利益被刑拘的案例,以小见大,是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做了有力打击,也是在变相告诉大众违法犯罪行为成本之高,切莫因小失大。希望这能让更多人看到盲道“缺口”背后的危害,感受到法律“铁拳”的威严,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设施是社会对视障人群的关爱,从而做到自觉守护公共设施,共同维护社会的文明底线。

□李庆尚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