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又同居,其间的转账能否退回?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2025-01-14 16:34:15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后又产生复合的念头,于是依旧保持同居的关系。一同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产生了很多的资金往来,那么如果复婚不成功,一方要求另一方退回相关钱财,该如何认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后又产生复合的念头,于是依旧保持同居的关系。一同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产生了很多的资金往来,那么如果复婚不成功,一方要求另一方退回相关钱财,该如何认定?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

小林(化名)与小兰(化名)曾是夫妻关系,2017年9月4日,双方因感情不和而登记离婚并签订《离婚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婚生女小雨(化名)归小林抚养,小林承担一切抚养费用。

离婚两三年后,小林与小兰开始同居生活,其间小林陆续通过支付宝及微信给小兰转账或垫付款项直至2022年9月25日,共计88.19万元,其中,有39.32万元备注有转账用途,其余转账注明生活费、零花钱、过年花费或没有备注。

此外,双方同居后,小兰辞去工作在家看孩子直至同居关系解除,其间小兰持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还继续偿还个人房贷。

2023年9月14日,小兰表示已与他人形成男女关系,并明确拒绝跟随小林生活。小林认为双方已丧失复婚可能性,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小兰返还各项转账和垫付款项共计88.19万元。

原告小林认为,同居后其向小兰表达出复婚的意愿,小兰开始对孩子进行抚养照顾,小林向小兰支付生活费。但该生活费未完全用于双方共同生活,同居期间,小兰所有开支均由小林支付,包括生活消费开支、购房首付款、房贷、缴纳个人社保、基金投资等,还包括复婚婚礼费用(未办婚礼)和复婚彩礼等。

被告小兰辩称,上述款项系小林自愿赠与,并非以复婚为由索取,双方共同居住并非以结婚为目的,小林称其以复婚为由索取财物无证据。特别不应忽略双方共同生活多年且小兰全心照顾小林及女儿的事实,小林以无复婚可能要求返还无依据。

本案争议焦点是几笔有备注的大额转账或垫付是否属于自愿赠与,被告是否应当向原告返还相关款项?

法院一审认为,小林与小兰原系夫妻关系,离婚后小林持续向小兰转账,其间两人同居。小林主张转账或垫付的款项总计达88.19万元,其中一些转账可能是双方基于共同生活的日常消费支出,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自愿赠与行为,这些款项并不具备明确的借贷性质,不应简单地认定为需要返还的债务,并非所有款项都符合要求小兰全额返还的条件。法院综合多方因素的审慎判断,从而确定了最终的返还金额。

法院依法认定,小兰和小林的同居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2017年9月5日至2020年6月的转账为同居前的,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25日的转账为同居期间的。

关于同居前的转账,注明小兰借小林还贷款的8万元,因小兰未提供证据,法院采信小林主张,认定为借款,小兰应偿还;8万元以外的转账,小林无证据证明非自愿等情况,法院认定为自愿给付,不予支持返还请求。因此,同居前的转账中,小兰应当偿还小林借款8万元。

关于同居期间的转账,注明彩礼、婚礼、买首饰的共17万元,虽双方对款项名称有争议,但实质为与结婚相关的较大数额财物,分手后小林要求返还,法院予以支持;注明买房款的12万元转账,是小林为了培养感情、缔结婚姻所付,因数额较大且小兰未用于约定用途,小兰应当予以返还;其他转账中,通过证据查明小兰在同居期间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偿还个人房贷、失业保险共16.4万元,不属于共同生活消费开支,应返还。因此,同居期间的转账中,小林转账给小兰的钱款共计45.4万元应当予以返还,对于返还的数额,综合考虑小林和小兰共同生活期间产生的必要消耗、同居关系存续时间长短,结合小林转账数额、双方聊天记录载明的情况及未办理结婚登记等客观实际,法院酌定由小兰返还小林25万元。

最终,通过对每一笔款项的性质、用途、双方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法院依法作出小兰返还小林各种款项共计33万元的判决。

小兰不服一审判决,遂向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结果适当,驳回小兰的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解读:

在本案中,原告小林在离婚后与被告小兰同居并给付被告小兰的财产数额较大,小林得知丧失复婚可能性后,双方的经济往来引发了纠纷。

对于双方同居期间的转账,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注明彩礼、婚礼和买首饰的转账,虽双方对款项性质有争议,但因与结婚相关且数额较大,在未办理结婚登记且分手后,根据公平原则,可要求返还。注明买房款的转账,因指定用途未实现且最终受益人非转账一方,同样应返还。而对于其他转账中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和房贷等非共同生活消费开支的部分,也应予以返还。

通过本案的审理,希望大家在处理经济往来时更加谨慎,明确款项的性质和目的,避免因关系变化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处理感情和经济问题时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