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沙市学子李某高考金榜题名,但其却因经济困难一筹莫展,李某鼓足勇气,将远在柬埔寨务工的父亲马某告上法庭,要求其合并支付十六年来累积拖欠的抚养费20.7万元。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新安法庭)开辟绿色通道,灵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辅以“财产保全”措施,仅用时一个月,将这起长达十六年的抚养费纠纷成功化解,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誉。
2009年12月,李某的母亲与父亲马某因感情不合分道扬镳,并在签订的离婚协议中约定:李某(男,2岁)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支付女方生活费500元,教育费双方各负担一半,直至李某完全毕业,男方有探视权。此后,马某因李某探视问题与其母产生矛盾,且以此为由拒付抚养费用,并只身前往柬埔寨务工至今。2025年高考前夕,李某母亲通过微信再度向马某催讨抚养费,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因言语不合被其拉黑删除。李某担心其母经济状况无法保障其继续求学,遂将其父马某诉至法院。
新安法庭受理该案后发现,此案难点重重,首先被告马某长期在柬埔寨,通讯不明、送达困难,若按常规程序审理,则面临文书送达难、办案周期长等问题;另李某的母亲失业,经济拮据,无法承担高额学费,这些现实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李某入学。
为此,新安法庭承办法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借助法院日趋成熟的“法官联村”及“以保促调”工作机制。一方面,调动基层社区资源查找马某亲友圈,通过外围力量获得马某境外联系方式,依据民法典及其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的相关规定,对涉及“抚养费纠纷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欠付抚养费可以一次性追溯补付”、“支付抚养费与行使探望权涉及两个不同法律关系,不能相互制约、冲抵或作为拒付理由”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宣讲沟通,以知法懂法为基础逐步打消马某的诉讼对抗情绪;另一方面,依据原告的财产保全申请,以冻结账户资金对马某形成心理威慑,让其意识到拒不履行法定抚养义务所负的法律后果,从而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
新安法庭法官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弥合父子亲情裂缝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耐心劝导和积极协调,最终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云上解纷,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马某在3年内分3次支付李某抚养费18万元。
近年来,新安法庭以创建枫桥法庭为工作目标,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深入实践“以保促调”、“多元解纷”机制,此案的成功化解,正是新安法庭将司法为民理念转化为高效行动、传递司法温度、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