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未构成犯罪的,会怎样处罚?不同的处罚力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家里上一辈有“做坏事”但是没坐牢的人,你会担心影响后代政审吗?
一、偷东西会面临的两种处罚
(一)偷东西没达到一定数额,会面临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偷东西达到金额较大的,会面临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两者的区别在于,只是行政拘留,是不会计入犯罪记录的,完全不用担心会影响后代政审。但偷盗构成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留下犯罪记录的,会影响直系子女、直系父母、配偶的参军、公务员考试、报考军校、报考警校、银行招聘、国企招聘等的政审,特殊岗位还会影响三代子女的政审。
二、刑事拘留等同于判罚吗?
刑事处罚的前流程往往是刑事拘留,有很多人会担心,是不是只要进入刑事拘留的阶段,就一定会留下案底?其实不然,刑事拘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刑事案件的终结。
一种情况是在刑事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后认为犯罪证据确凿而被批捕;另一种情况是对于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刑事处罚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视情况而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或释放。
也就是说被刑事拘留以后可能会有案底(被刑事处罚),也可能不留下案底(无罪释放),如果只是进入刑事拘留的流程,是不必然携带案底记录的。
三、总结
一般偷东西,构成盗窃罪的既遂金额是多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