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即构成违法。实践中违法拘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案件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拘留处罚的事实根据区分不同情况作了明确的限定。例如,该法第32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 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5日以下拘留……”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就是对违反枪支管理的人实施拘留处罚的法定事实根据,公安机关在没有查明上述事实的情况下而实施拘留的,即构成案件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
违反法定的主体或者情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实施拘留处罚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该法第12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年龄是实施行政拘留处罚的一般条件限制,违反年龄限制条件而实施拘留,即构成违法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应受 拘留处罚的各类行为,还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情节。例如,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严重后果”“不听制止”“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等等,都是实施拘留处罚的特定条件。这是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的某种特定事实而设置的,违反这些特定条件限制而实施拘留,也构成违法拘留。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所针对的行为不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构成违法拘留。例如,对违反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环保管理等的行为人实施行政拘留处罚也可构成违法拘留。
违反法定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处罚程序的规定是强制性的。公安机关实施治安处罚,必须遵循传唤、讯问、取证、裁决的程序进行。未遵循上述程序或颠倒上述程序顺序,或缺少上述程序的某个阶段而实施的行政拘留,构成违法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