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结束重返岗位,迎接我的不是欢迎,而是精心设计的不公。公司姿态高高在上,在2025年6月24日下午的三方会议沟通中(公司人事部经理以及公司方委托律师),仿佛恩赐般询问:“给你原岗位,愿不愿意回来”——仿佛数月来返岗降级的压迫、那些被要求在主动离职会议记录上签字的裹挟、被克扣的社保公积金、被抹去的加班费、被无视的权益压榨,都该随着这轻飘飘的一句而一笔勾销。维权之路遥遥无期,基层员工的维权,每一步都深陷泥沼,挣扎得精疲力竭。
这绝非孤立的个案。无数哺乳期返岗的职场母亲,都曾遭遇相似的“谈判桌困境”。公司“大方”承诺保留原岗,却对核心权益避而不谈。在公司的“和解”语境中被刻意擦除。依然是人保公司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劳动法》。
现实维权之路,每一步都布满荆棘,力量对比的悬殊,个体面对组织化的企业法务团队,信息、资源、专业能力的鸿沟难以跨越。那份“原岗保留”的“恩赐”,往往成为逼迫劳动者忍气吞声、放弃核心诉求的筹码。
这沉默的代价,不应由任何一位母亲独自承担。每一次对不公的追问,都是对规则的重塑。唯有当制度保障真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支撑,当维权的道路不再布满荆棘与等待,“母亲”的身份才不至于沦为职场中的软肋。呼唤一个无需以沉默为代价的职场,让权益的归权益,让尊严的归尊严——这微光,终将刺破拖延的阴霾。